东奥会计在线/继续教育/职场攻略

工作中缺乏主体性的表现

2025-09-12 16:11:21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人们越发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于是“主体性”开始被频繁提起。“主体性”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语义延伸到“职场主体性”,往往是指个人意识的萌芽,个人掌控力的爆发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有意识地反抗。如果主体性弱会有哪些表现呢?这些表现反应在职场上会有哪些具体的呈现呢?

工作中缺乏主体性的表现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敢轻易发表个人看法,不敢轻易表态。

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不做过多的思考。接到工作任务,不了解背景,不晓得目的,不思考原因,不分析利弊,不规划方案,不安排对接,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执行工作。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从不关心完成的质量如何以及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优。

说白了,就是领导经常说员工的那句话:工作方面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空有执行力,但只停留于表面,不做深入思考。就好像是一个等待输入指令的AI机器人一样,收到指令--开始执行--执行完毕。至于其他的比如人员安排、优化空间、部门对接、资源整合、寻求帮助等等,全不关心。

结果就是职场边缘化,升职透明化,调岗随缘,涨薪无缘。

过度依赖领导的指令,从不主动发现问题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一类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总是习惯前面有人指引和带路,自己就像是一个蒙上遮光布、盲目跟从的“追随者”,不思考,不主动,何去何从全依赖前方“领路人”的指引和命令。

过于胆小谨慎,不敢轻易走出舒适圈

遇事推脱,不敢承担责任。

容易恐慌,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每天的工作内容犹如复制粘贴,像是推着石头周而复始陷入无尽循环的西西弗斯一样,日子无聊重复,单调机械,却心安理得。一旦出现不在计划内的突发性事件或者临时状况,就开始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紧跟着就是吐槽抱怨,情绪失控。

没有规划和预见性,走一步算一步

进一步说,即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清晰的职场定位。对自己的“天赋”定位不准,找寻不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具体表现为:

从事着一份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想跳槽离职却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想升职加薪,却能力不足,束手无策。

从来没有做过不同阶段的职业规划,没有根据年龄的增长,做出相应的职业调整。所谓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根本不存在。每天的日子就像是临终之日,熬过这一天,明天怎么样再说吧!

感觉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推着自己往前行走,自己无需思考也不用判断,就这么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走着。一种强大的宿命感扑面而来。

而主体性弱的表现则正好相反,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不再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具体表现在:不再深耕和学习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遇事习惯性逃避和推卸责任,实在不行寻找外援;不再探索和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生活变得毫无生气,了无生机。

主体性觉醒,是保持住了自己的初心,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知道自己的终极目的地在哪里,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不辍。始终秉承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冒险精神,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在“学习”这条道路上愈挫愈勇,直至春暖花开,云开雾散。

主体性过强,容易被人诟病我行我素,缺乏团队精神;主体性弱,容易“人善人欺”。这其中的分寸感,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去揣摩和掌握。

(本文由东奥会计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印 责任编辑:于春
解锁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