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些主观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得罪到身边人,当事人全然不知,但受害者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久而久之,职场人缘就会受到影响,更进一步会影响到工作内容的沟通和对接。为了避免被自己的某些行为“作死”而蒙在鼓里的情形发生,在工作中还请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效控制喜怒哀乐,不谈其他,只做“牛马”。
以下几种“作死”行为仅代表小编个人看法。
“永远要保密的三件事,感情状态、你的情绪和你要做的事。”在工作中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取的。危害如下:
◆容易让心怀叵测的人抓住自己的把柄从而被人陷害和利用。
◆容易给人一种不靠谱、靠不住的印象,从而获取不到别人的信任。在工作中,一旦失去别人的信任感,就很难在公司立足。细想一下,动辄歇斯底里,习惯用情感代替理智,经常用感性直觉取代理性判断的人,谁能放心把工作内容交给你呢?
◆容易败坏人缘。虽说职场无朋友,但基本的人际关系还是需要维护的。如果自己是一个“随地大小发疯”的人,恐怕没人敢轻易接近你。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了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
有时候,随波逐流是为了自保,但可怕的是一些人把这种不得已的自保行为演变成一种惯性存在,从此彻底丧失独自看待人生和认知世界的能力。比如:
◆轻易相信领导画的“饼”。可能会有人提出质疑,现在还有这么傻的人吗?肯定有,还不少。领导画的“饼”富丽辉煌,编织的谎言流光溢彩,缺乏理性判断的人轻易就能被套牢,成为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说点啥都轻易相信,自己的视角、看法和意见完全被别人牵着走,丢掉了合理判断和理性质疑的习惯,终究把棱角磨圆,沦为“乌合之众”。
◆收到任务只一味机械执行和操作,哪怕毫无头绪,焦头烂额,也不去询问领导安排这个任务的目的。所以,有时候看似老实巴交、埋头苦干的员工为什么会出现在裁员名单里,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领导看重的员工不仅仅是能干活,更重要的是“会干活”。能充分理解分派任务的背后原因,掌握该项任务的本质核心,然后把任务进行拆解,重新解构和分析。
有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学不会“说话”。工作中,相信身边总会有一些人,TA们经常打着真性情的幌子去做一些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事情。所谓的“真”,说难听点,就是缺乏基本的教养,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
如何避免呢?谨记一点,不要多管闲事。毛姆说过一句话,对利益相关的人,展示你的实力和智商;对利益不相关的人,展示你的礼貌就好。与君共勉。
职场不是情景剧,“作死”行为 不可取。工作场合变幻莫测,如何在暗流涌动的职场江湖上保护好自己是打工人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由东奥会计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