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注册会计师/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更新时间:2022-06-14 14:01:40 查看全文>>

  • 税法适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税法适用原则包括:

    1. 法律优位原则

    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3.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查看全文>>
  • 税法与刑法的关系是什么

    税法与刑法的关系是调整范围不同,违反了税法,并不一定就是犯罪,但违反税法情节严重触及刑律者,将受刑事处罚。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查看全文>>
  •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什么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调整方法要采用命令、服从的方法。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一般按税法规定纳税。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查看全文>>
  • 税法与宪法的关系是什么

    税法与宪法的关系是税法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查看全文>>
  • 什么是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简称“纳税人”。

    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可划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法人可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还可按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来进行分类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的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查看全文>>
  • 法人的种类有哪些

    法人的种类有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还可按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来进行分类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的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简称“纳税人”。

    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税收法律关系是什么

    查看全文>>
  • 税法总则主要包括哪些

    税法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罚则:指对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印花税、征管法等章节都有违章处罚措施。

    附则: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规定此项税法的解释权,二是规定税法的生效时间。

    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查看全文>>
  •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有三个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限。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查看全文>>
辅导课程
2023年注会方案
辅导图书
2023注会图书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税法要素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