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_26年注会审计预习知识点
预习注会《审计》时通过自我检测与案例分析,能快速识别审计准则应用、风险评估等薄弱环节。后续学习可集中资源攻克难点,避免平均用力,使复习策略更具针对性,提升备考效率。以下是26年《审计》预习考点讲解,快来学习吧!
✅注会《审计》预习知识点汇总> ✅ 备考资料,注册即可免费领取>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一、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应当评价的事项,如图15-2所示。

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评价下列事项,确定是否能够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以实现审计目的:
(1)内部审计在被审计单位中的地位,以及相关政策和程序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程度;
(2)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3)内部审计是否采用系统、规范化的方法(包括质量管理)。
二、不得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如图15-3所示,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
(1)内部审计在被审计单位的地位以及相关政策和程序不足以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2)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胜任能力;
(3)内部审计没有采用系统、规范化的方法(包括质量管理)。
三、较少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较少地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如图15-4所示。

评价事项围绕审计的事项(what?)和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who?)。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评价事项 | 具体内容 |
审计的事项(what?) | (1)在下列方面涉及较多判断时:①计划和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②评价收集的审计证据 (2)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需要对识别出的特别风险予以特殊考虑 |
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who?) | (1)内部审计在被审计单位中的地位以及相关政策和程序对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支持程度较弱 (2)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较低 |
知识点来源:第十五章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
● ● ●
注:以上内容选自张敬富老师《审计》科目基础班授课讲义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