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主要因素有: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等。
更新时间:2025-10-27 10:51:44 查看全文>>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主要因素有: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等。
更新时间:2025-10-27 10:51:44 查看全文>>
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1)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
(2)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数量可能越少;
(3)审计证据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评价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充分性(数量要求)和适当性(质量要求)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
(1)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2)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3)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但是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4)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至75%。注册会计师无需通过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均分配或按比例分配至各个报表项目的方法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是根据对报表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一个或多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审计含义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用于风险评估时,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等方面,形成合理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比较。如比较结果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且管理层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或无法取得支持性证据,应考虑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已经评估了重大错报风险、并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落实到了具体项目的具体认定,所以,分析的针对性很强,很仔细,即“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深入”。
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分析程序前,注册会计师尚未确定财务报表的重点审计领域。因此,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分析程序的针对性较弱,范围较大,即“不设前提,广泛而不深入”。
(一)对回函可靠性不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
1.一般来说,回函中格式化的免责条款不会影响所确认信息的可靠性。
2.其他的限制性措辞如果与所测试的认定无关,也不会导致回函失去可靠性。
(二)对回函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
1.一些限制性条款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对回函中所包含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或对其的依赖程度产生怀疑。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的考虑因素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