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等企业如何规范处理个人经营所得税账务
老师,请问个体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计提个人经营所得税怎么做分录呢,可以用所得税费用科目吗,如果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话遵循的是说明准则呢
问题来源:



程老师
2025-08-29 20:55:53 152人浏览
可以,但通常不建议使用“所得税费用”科目。 更规范的做法是使用“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和“留存收益”类科目(如“利润分配”或“税后列支费用”)进行核算。
一、会计分录怎么做?
个体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而非企业所得税。因此,会计处理与传统公司制企业的所得税处理有显著区别。
1. 计提(预缴)时:
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预缴税额或企业自行计算的结果计提。
分录:
借:留存收益 (或使用具体科目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税后列支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说明:这里的关键是借方科目不使用“所得税费用”。因为个人所得税是对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利润)的分配,属于利润分配性质,而不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它是在企业核算出利润之后,由业主/合伙人承担的一项税负。
2. 实际缴纳时:
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说明:这笔分录只是反映了负债的清偿,没有争议。
3. 年末汇算清缴时:
如果全年预缴的税款多于应缴税款(汇算后应退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留存收益 (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税后列支费用)
如果全年预缴的税款少于应缴税款(汇算后应补税):
借:留存收益 (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税后列支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补缴时的分录同“实际缴纳时”。
二、为什么(不)可以使用“所得税费用”科目?
1. 不建议使用的理由(主流观点)
法律主体与纳税主体不一致: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本身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其纳税义务人是背后的投资者个人。缴纳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是投资者个人的税收,而不是企业实体发生的费用。
利润分配性质:这项税款是基于企业全年的经营利润计算的,本质上是将企业赚取的利润的一部分分配给国家,是利润的分配环节,而非为赚取利润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遵循《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虽然该制度已废止,但其体现的会计理念仍在实务中广泛应用。它明确规定,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扣除所得税后)应转入“业主投资”和“留存收益”科目,所得税本身直接冲减留存收益。
报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这项应交税费是业主权益的减项,而不是作为费用在利润表中列示。如果计入“所得税费用”,会虚增企业的费用总额,导致利润表失真。
2. 可以使用“所得税费用”的情况及遵循的准则
在某些情况下,部分企业为了内部管理或简化核算(特别是希望利润表能更直观反映最终税后利润时),可能会选择使用“所得税费用”科目。
遵循的准则/理念:这种做法更多是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目的是为了在会计期间内将税费与产生的收入相匹配,更准确地衡量当期的经营业绩。它更像是一种管理会计的处理方式。
如果使用“所得税费用”,分录为: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或:主营业务收入等,视企业核算方式而定)
贷:所得税费用
贷:主营业务成本等 (结转其他成本费用)
注意:即使这样处理,在期末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余额为零,最终仍然是减少了业主权益(因为“本年利润”会转入业主权益科目)。它只是在利润表过程中增加了一个过渡科目。
相关答疑
-
2025-08-30
-
2025-08-30
-
2025-08-29
-
2023-11-07
-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