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_26年注会会计预习知识点




注册会计师预习阶段新教材还未上市,考生们可以使用2025年的教材备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考点。需要注意的是,新教材上市后要及时更换。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教材变化的内容很有可能出现在考试中,因此要着重学习教材变化的地方。
✅注会《会计》预习知识点汇总> ✅ 备考资料,注册即可免费领取>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一)个别财务报表
关键点: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视同取得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1.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2.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提示:
若处置日与原投资日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点拨:
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时,应自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中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提示:
(1)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
(2)投资方因其他投资方对其子公司增资而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够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首先,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二)合并财务报表【点拨】
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点拨:
因控制权发生改变(由控制转为不再控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剩余股权投资要重新计量,即视为将投资全部出售(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再将剩余部分投资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提示:
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以及被投资单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其他综合收益在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不转入损益,因此,投资方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也不转入损益。
虽然丧失控制权的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投资企业有其他子公司,则仍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丧失控制权的被投资单位的会计处理与其个别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不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作出调整。
1.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部分)、其他权益变动
2.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1)将剩余股权投资由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调整到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其调整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2)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其调整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3)将与原投资有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其调整分录为: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作相反分录。若与原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留存收益的部分),其调整分录为: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或作相反分录。
提示:
上述转换时需要调整的留存收益在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于“上年年末余额”到“本年年初余额”之间的“其他”项目中,从而对本年年初的留存收益进行调整,无需追溯调整比较期间数据。
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一)个别报表
1.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2.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提示:
原确认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结转计入留存收益,不得计入当期损益。
(二)合并报表
参见合并财务报表章节“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的相关处理。
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追加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由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留存收益。
在此基础上,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获得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四、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点拨】
项目 | 相关会计处理 |
(1)处置部分 |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
(2)原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全部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或留存收益 |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不可转损益部分)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 或作相反分录 |
(3)原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全部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作相反分录 |
(4)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
点拨:
权益法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视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出售,剩余部分再回购,所以应将原权益法核算下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五、成本法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项目 | 会计处理 |
(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
(2)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股权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点拨】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点拨:
(1)被投资方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方转入投资收益;
(2)被投资方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方转入留存收益。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投资方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
权益法核算投资处置部分后还是权益法核算,“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处置比例结转。
权益法核算投资全部处置或处置部分后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满足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的条件,应当按照本书第十五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中关于计量和列报的有关内容进行会计处理。
知识点来源: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 ● ●
注:以上内容选自张志凤老师《会计》科目基础班授课讲义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