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注册会计师过关率是多少?




对于许多财会从业者而言,注册会计师证书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这一证书的获取难度不容小觑。根据中注协发布的数据,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呈现两极分化特点,了解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对考生合理规划备考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这几年的注册会计师过关率是多少?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平均通过率确实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年份 | 会计 | 审计 | 财管 | 经济法 | 税法 | 战略 | 六科平均 | 综合 |
2024 | 11.13% | 20.02% | 15.90% | 19.55% | 18.72% | 20.73% | 17.05% | 61.36% |
2023 | 12.58% | 21.58% | 19.50% | 24.19% | 22.22% | 23.58% | 20.04% | 64.08% |
2022 | 16.71% | 25.29% | 20.35% | 28.94% | 25.97% | 24.38% | 23.26% | 70.46% |
平均 | 13.47% | 22.30% | 18.58% | 24.23% | 22.30% | 22.90% | 20.12% | 65.30% |
这种下降趋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试难度增加是首要原因,特别是专业阶段考试题目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而非简单的记忆和背诵。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六门科目中,哪门科目最难通过?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六科的通过率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难度梯度”。根据上述数据,各科目的情况如下:
《会计》:作为专业阶段的基础与核心,会计科目内容庞杂,涉及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等难点,重在理解会计准则并灵活运用。其低通过率源于它与其他科目的高度关联性——它是审计、税法和财管学习的基础。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战略科目框架清晰,要求考生树立战略思维并联系企业实际;经济法虽记忆量大,但相对独立,逻辑性较强。
《审计》、《税法》与《财管》:《审计》,需要考生结合案例培养职业判断;《税法》政策更新快但偏重记忆;《财务成本管理》公式繁多且计算量大。这三科难度适中,但各有特点:审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税法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财管则需要大量练习以提高解题速度。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