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科目有哪些?小白入门顺序?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被誉为中国财会行业最具价值的黄金证书之一,但其复杂的科目设置和阶梯式考试结构往往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了解cpa考试科目体系及科学的入门顺序,是开启备考之路的关键第一步。
一、cpa科目有哪些?小白入门顺序?
cpa考试科目设置分为两个阶段,共7门考试科目。专业阶段包含6门科目,综合阶段包含1门科目(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
专业阶段考试包含以下6门科目,考生需要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
会计:作为cpa考试的核心与基础,内容涉及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此科目内容多、难度大,通常需要最长的学习时间。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其中的超重点内容,分值占比较高。
审计:重点考察审计流程、风险评估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该学科理论性较强,需要结合实务案例理解。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抽样方法是常考重点。
财务成本管理:以公式多、计算量大著称,涉及财务报表分析、资本预算、成本计算等。投资项目决策、企业价值评估、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是重点章节。
税法:内容琐碎但重点突出,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计算与筹划。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是两大重点。
经济法:侧重法律条文应用,重点包括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证券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是分值较高的内容。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内容相对较少,考察战略分析工具、风险管理框架等。战略选择、风险与风险管理、战略分析是重点章节。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
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后,才能报考综合阶段。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门科目,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
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涉及会计、审计、税法等专业领域。
试卷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等专业领域。
综合阶段考试没有时间限制,但需要一次通过两张试卷。考试题型为综合案例分析,每卷考试时间为3.5小时,满分各50分,总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二、小白考生如何规划cpa考试科目备考顺序?
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科目顺序的合理安排是备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各科目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以下是针对小白的科学备考顺序建议。
▶基础先行:会计优先原则
会计是cpa考试的基础与核心,与其他科目均有密切联系。俗话说"得会计者得天下",先学会计能为其他科目打下坚实基础。会计知识是学习审计、税法和财务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会计基础直接学习其他科目,会事倍功半。
建议学习会计时不以单纯通过考试为目标,而要力求掌握核心概念和原理。特别是对于零基础考生,可能需要先阅读入门书籍,理解借贷关系、收入确认标准等基本原则。
▶科目搭配的科学策略
在通过会计科目后,不建议单独报考其他科目,而应采用合理的科目搭配策略。以下是几种经典的科目搭配方案:
●一年两科(推荐小白首选):
方案一:会计+税法-这对"黄金搭档"关联度高,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与税法中的增值税、所得税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方案二:会计+经济法-难易结合,经济法以记忆为主,可平衡会计的难度。
方案三:审计+经济法-审计需要会计基础,适合在通过会计后报考。
●一年三科(适合时间较充裕的考生):
会计+税法+经济法-这种搭配有难有易,关联性较强,适合有一定基础且时间较充裕的考生。
●三年规划(稳健推进方案):
第一年:会计+税法(或经济法)
第二年:审计+财务成本管理(或经济法)
第三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未通过科目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cpa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