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cpa的课程先学哪科?




cpa考试被誉为财税领域最难攻克的资格认证之一,专业阶段六个科目内容庞杂,令不少零基础考生望而生畏,零基础的考生是否感到迷茫?然而,根据众多考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起步科目能够显著降低学习难度,为后续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一、零基础,cpa的课程先学哪科?
在cpa考试的六大科目中,会计被普遍视为“基石”科目,通过对会计的学习也能加深对于其它科目学习的理解。
数据显示,会计科目与审计、税法、财管等科目的知识点重合度高达30%-60%。尤其是会计中的所得税、收入确认等章节,与税法的企业所得税内容直接联动,两者结合学习可避免重复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会计科目的学习需投入大量时间。专家建议预留至少350小时的学习时间,重点攻克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等核心难点。
学习会计时,零基础考生应从会计要素、分录编制等基础内容入手,使用分录模板和资产负债表框架图等工具,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会计如同cpa考试的钥匙,掌握它才能打开其他科目的大门。
二、cpa科目搭配:如何科学组合才能事半功倍?
选对起步科目只是第一步,合理的科目搭配同样至关重要。对于完全零基础的考生,“会计+税法”是最经典的组合。这两科知识点重叠度高,如会计中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中的“纳税调整”直接关联,协同学习效率翻倍。
若时间紧张或基础较弱,可选择“会计+经济法”组合。经济法偏重记忆,与会计的计算形成互补,能有效平衡学习压力。
而对于学习时间充裕的考生,可以考虑“会计+税法+经济法”的三科组合。这一搭配涵盖了计算型与记忆型科目,难易结合,适合有足够学习时间的考生。
另外,请注意,审计需深度理解,财管需高强度计算,二者同时备考易导致思维疲劳。
三、三年通过cpa考试:怎样规划才能稳步实现目标?
cpa考试的专业阶段要求在连续五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六门科目。对于零基础考生,普遍推荐“三年三步走”的稳妥策略,避免盲目报考过多科目导致全军覆没。
第一年,主攻会计+税法(或经济法)。这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筑基阶段建议安排4-6个月,会计学习180小时,税法学习120小时。
学习时,应利用“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转换表等工具理解税会差异,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第二年,承接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战略的“风险管理框架”内容重叠,搭配学习效率高。
这一阶段应基于第一年学到的会计知识理解审计流程,结合上市公司造假案例反向推导审计程序,增强实操理解。
第三年,收官之战,完成财管+经济法(若第一年未考)。财管公式模型需集中攻坚,搭配碎片化学习的经济法,可平衡学习强度。
全职备考的考生可适当加速,但每日需保证至少4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比盲目延长学习时间更有效。建议采用“三阶递进法”:筑基阶段理解概念,强化阶段串联知识,冲刺阶段实战演练。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cpa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