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背还是忘?注会审计记不住怎么办?




注会考试中,审计科目以其抽象的概念、繁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关系成为许多考生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不少考生发现,审计内容反复背诵却总是遗忘,记忆效果远不如预期。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为考生提供有效策略。
一、反复背还是忘?注会审计记不住怎么办?
审计科目之所以成为注会考试中的记忆难点,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学科特点和人类记忆规律的双重影响。审计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充满了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对于缺乏实务经验的考生来说,这些内容远离日常经验,难以形成直观理解。
审计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各章节内容关联紧密。这意味着单纯记忆零散知识点效果有限,必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多考生试图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审计,结果往往是"今天背了,后天就忘了"。
从人类记忆规律来看,遗忘是正常现象。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程先快后慢。他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后在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8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2%,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这意味着如果不进行及时复习,大多数学习内容会在短时间内快速遗忘。
审计内容本身的特点也增加了记忆难度:专业术语密集,如"职业怀疑"、"审计风险"、"重要性"等概念都有特定含义;流程复杂,审计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详细步骤;准则繁多,需要掌握大量的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
此外审计知识点容易混淆,以审计风险为例,就包括审计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等多种类型,每个都有明确定义和特点。这种相似性增加了记忆难度,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才能准确区分。
认识到这些难点不是为了望而生畏,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记忆策略。了解记忆规律和审计学科特点,能够帮助我们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审计备考中的记忆挑战。
二、如何科学记忆注会考试审计科目的知识点?
对抗遗忘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学复习、反复巩固,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需要在特定时间点进行复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记忆。
间隔重复法是基于遗忘曲线的科学方法。建议的复习时间点为:学习后20分钟、1小时、8小时、1天、2天、6天、31天各复习一次。这样可以在记忆消退前及时强化,形成长期记忆。对于备考时间有限的考生,可以简化为:当天学习的内容,12个小时后复习一次,3天后复习一次,一周后再复习一次。
理解记忆法是审计学习的核心。审计只背是不行的,首先要理解意思。如果不理解意思,只是背下来,题目还是不会做。学习时一定要理清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不然记不住,也做不对题。可以通过梳理框架来理清逻辑关系,或者借助思维导图来理清章节脉络。
关联记忆法将多个事物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来记住,可以将要记忆的内容与日常事物关联起来。例如审计中的关系可以记忆为"你编、我审、他用";审计工作的前提可以记忆为"编报表、内控好、工作条件很必要"。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也能提高记忆效果。看书的时候很无聊,导致很总想睡觉,这时不妨把它读出来。大声朗读的过程中,知识会通过声音传到大脑,再次加深记忆,并能同时调动眼睛、嘴巴、耳朵等学习中枢。
做笔记和标记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手段。一边读一边做标记,如重要的知识点,自己不懂的句子等,都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一是为了加深记忆,二是方便以后复习。如果时间比较少,2-3天进行回忆整理也可以,关键在于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交叉记忆法有助于避免大脑疲劳。注会考试科目比较多,大家备考肯定不只一科,可以将时间规划一下,2-3天改换记忆科目,让大脑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长期反复记忆相同的内容,大脑会产生疲惫,久而久之效果会逐渐下降,所以交叉记忆会刺激大脑,更利于高效记忆。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会计在线提供的注会考试科目等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