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中级会计师/核定征收所得税如何算

核定征收所得税如何算

核定征收所得税如何算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更新时间:2022-10-03 14:16:13 查看全文>>

  • 什么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金融资产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金融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计量。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成本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查看全文>>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是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资本公积(权益法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合并财务报表的评估减值)

    其他综合收益(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差错更正)

    所得税费用(最常见)

    查看全文>>
  • 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什么意思

    递延所得税转回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要将之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就是转回。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的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查看全文>>
  • 小微企业年度所得税怎么报

    小微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在填报预缴申报表时,以下两个方面应当重点关注:

    一是关注“应纳税所得额”和“减免所得税额”两个项目的填报。“应纳税所得额”是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和分档适用“减半再减半”“减半征税”等不同政策的最主要指标,这个行次一定要确保填写无误。“减免所得税额”是指企业享受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的减免所得税金额,这个行次体现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直接成效。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征收的企业,如果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其税收减免不通过填报纳税申报表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直接调减定额的方式实现。但是,这些企业应在纳税申报表中根据税务机关核定时的情况,正确选择填报“小型微利企业”项目。

    二是关注预缴申报表中新增“按季度填报信息”部分有关项目的填报。“按季度填报信息”整合了除应纳税所得额以外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指标,其数据填报质量直接关系着小型微利企业判断结果的准确与否。

    查看全文>>
  • 个体经营所得税怎么报,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内容

    个体经营所得税怎么报

    申报期限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纳税人应在次月(季)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如果在1年内按月或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应在每月或每次取得所得后的十五日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应在次月(季)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不能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延期申报。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填写纳税人自本年度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截至本月最后1日的时间。

    表内信息栏投资者信息栏:填写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相关信息。

    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其姓名应当用中、外文同时填写。

    身份证件类型:填写能识别纳税人唯一身份的有效证照名称。

    查看全文>>
  • 当期所得税费用是什么

    当期所得税费用,即“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

    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当期所得税不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而是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1.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查看全文>>
  • 所得税汇算清缴截止日期,汇算清缴所需材料

    所得税汇算清缴截止时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注销的,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所需材料

    所需资料:

    查看全文>>
  • 结转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

    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结转所得税费用公式: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查看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核定征收所得税如何算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