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的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中,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更新时间:2023-01-27 14:49:24 查看全文>>
当企业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的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中,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更新时间:2023-01-27 14:49:24 查看全文>>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其中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藏家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在这些暂时性差异发生的当期,一般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薪、薪金所得: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工薪、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所得税年报属于国税申报的,就直接登录申报网站进行填写申报。属于地税申报的,就去专管员处拷贝所得税汇算清缴软件,或登录当地地税网站下载该软件,然后填写完整,进行提交申报,并打印纸质报表到地税窗口办理。
企业所得税是税务机关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基本税率是25%,适用于居民企业和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
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是查账征收,二是核定征收。查账征收: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核定征收: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所得率*适用税率。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当期所得税费用,即“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
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当期所得税不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而是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1.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计提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可以在做上缴的分录时先做一笔计提的分录。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相关会计分录:
应补缴税额的,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注销的,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确认所得税费用的分录怎么做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