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算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为了简便起见,本书只考虑产品销售利润预算问题,不涉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而且以利润总额为分析对象。
更新时间:2023-01-23 13:10:40 查看全文>>
预算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为了简便起见,本书只考虑产品销售利润预算问题,不涉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而且以利润总额为分析对象。
更新时间:2023-01-23 13:10:40 查看全文>>
税后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投资者)东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税后利润
公司利润分配,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年度)内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年度)内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利润分配制约因素
1.股东因素;
2.法律因素,包括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偿债能力约束。
利润分配的顺序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净值的百分比,通常称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销售净收入与产品成本的差。 销售毛利率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净收入-产品成本)/销售净收入×100%。
年度利润总额是一家公司在一年的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年度利润总额,它与年度营业收入间的关系为:
年度营业利润=年度营业收入-年度营业成本-年度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年度利润总额=年度营业利润+年度营业外收入-年度营业外支出
目标利润分析是项目经营预期实现的利润目标,是根据拟投资项目的具体条件,在全面分析研究了项目开发收入与成本因素之后,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反复的计算平衡确定的。目标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利润。计划利润、最优利润、同行业先进利润水平、本企业历史先进利润水平等等,都可以作为目标利润。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利息,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
利润分配是企业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年度) 内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利润分配制约因素:股东因素。法律因素,包括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偿债能力约束。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基本业务利润(在工业企业则称为产品销售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利润得来的,不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利润和销售利润的区别: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在其主要经营业务中实现的利润。
销售利润是企业在其全部销售业务中实现的利润,又称营业利润,它包含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是:
销售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目标利润预算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