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中级会计师/金融资产债务重组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债务重组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债务重组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债务重组账务处理:债权人,取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税费),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等,银行存款等(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等),投资收益(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非同一控制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等,投资收益(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放弃债权的账面价值)。等等。

更新时间:2022-07-29 13:59:20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三类之间的转换

    金融资产三类之间的转换主要指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

    一、转换类型及条件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之间的转换

    转换条件:通常基于企业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需求或市场条件的变化。

    会计处理:转换时,需要将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2.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与债权投资之间的转换

    转换条件:当企业改变其投资策略,或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进行此类转换。

    查看全文>>
  • 权益类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账务处理

    权益类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账务处理,主要涉及到将其从一种计量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计量方式,常见的重分类包括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即交易性金融资产)转变为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如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等。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债权投资

    1.会计处理原则:

    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余额。

    根据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实际利率。

    2.会计分录:

    借:债权投资(公允价值)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有哪些

    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支付的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哪些可以重分类

    金融资产重分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①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②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①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当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②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同时,企业应当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查看全文>>
  •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分类暂行办法

    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为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保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暂行办法》并适时发布。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1998年,人民银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1998〕151号),提出了五级分类概念。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监管要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风险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风险分类实践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暴露出现行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201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审慎处理资产指引——关于不良暴露和监管容忍的定义》,明确了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要求,以增强全球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借鉴国际最新要求并结合国内监管实践,制订并尽快发布实施《暂行办法》,以取代现行《指引》,对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是为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程序和资产处置行为,确保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防范处置风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

    将债权直接出售(包括债务企业回购)或进行置换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常采用的资产处置方式之一。

    综合因素分析法的具体分析过程:

    根据信贷档资料确认抵押物,搜集、分析调查资料并查勘现场,经测算分析得出抵押物优先受偿债权价值;

    对主债权人偿债能力从本息偿还情况、财务报告、名下有效资产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规模、目前经营状况、历史信用情况、所处地域、资产保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一般受偿债权价值;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的账务处理

    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科目。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贷款和应收款项,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查看全文>>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量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量指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查看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金融资产债务重组账务处理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