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置会计分录,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等支出,借: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出售或处置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
更新时间:2022-07-30 15:48:55 查看全文>>
固定资产处置会计分录,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等支出,借: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出售或处置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
更新时间:2022-07-30 15:48:55 查看全文>>
属于固定资产的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不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提示】员工培训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等。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产生的清理净损益,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处置收入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汇算清缴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作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外购固定资产计量原则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外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账时,一般是按会计年限计提折旧。如果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那么企业应当在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就会计折旧大于税法允许的最大折旧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如果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可视为会计与税法无差异。企业也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按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或更长年限)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即企业应当在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或更长年限)内,每年就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的差额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要确认固定资产,企业取得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固定资产处置会计分录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