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中列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更新时间:2025-06-09 15:19:48 查看全文>>
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中列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更新时间:2025-06-09 15:19:48 查看全文>>
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是指上一年度最后一个月的月末数。就是上一年度12月31日24点的数据结转到本年度年初,叫做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就是报表日24点数据。如果是月末的资产负债表,就是月末数;如果是季末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季末数;如果是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年末数。
年初数的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上年年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相一致,应按照本年度的规定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上年年末余额”栏内。
期末数的填列
本表"期末数"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这类事项所提供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并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确认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所属期间的收入、费用等进行调整。
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要求在附注中披露: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无关,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按准则规定应适当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董事会利润分配方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件结,人民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这一事项是指导致诉讼的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但尚不具备确认负债的条件而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人民法院判决结果),表明福恶化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在财务报告中确认为一项新负债;或者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某项负债,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日之间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需要对已经确认的金额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的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损失或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的最佳估计金额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确凿证据能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应收款应根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 “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相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计算方法:
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与会计科目中的其他应收款内容一致,反映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数据等于其他应收款借方余额与其他应付款借方余额之和。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中规定:资产负债表各项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其中(二)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编制,如"其他应收款"项目,根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编制
1.其他应收款下的明细科目合计数
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的填列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1)根据总账的科目余额填列。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递延所得税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
(2)有些项目则应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1)“开发支出”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