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更新时间:2025-10-16 11:24:00 查看全文>>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更新时间:2025-10-16 11:24:00 查看全文>>
简述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审计证据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的信息。
审计证据适当性和充分性的关系:
(1)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2)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3)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但是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1)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2)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3)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充分性(数量要求)和适当性(质量要求)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充分性(数量要求)和适当性(质量要求)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
(1)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2)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3)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但是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4)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审计含义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用于总体复核的总体要求是强制要求,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审计抽样的方法:
按照审计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函证中需要关注的舞弊风险迹象
(1)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
(2)管理层试图拦截、篡改询证函或回函,如坚持以特定的方式发送询证函;
(3)被询证者将回函寄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将其转交注册会计师;
(4)注册会计师跟进访问被询证者,发现回函信息与被询证者记录不一致,例如,对银行的跟进访问表明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银行函证结果与银行的账面记录不一致;
(5)从私人电子信箱发送的回函;
(6)收到同一日期发回的、相同笔迹的多份回函;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审计证据充分性是指?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