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没有绝对的优先顺序。通常可参照下述标准判断: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更新时间:2025-06-15 11:56:38 查看全文>>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没有绝对的优先顺序。通常可参照下述标准判断: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更新时间:2025-06-15 11:56:38 查看全文>>
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原则: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有关因素:
(1)确定的样本量。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3)审计证据质量,即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适当性和充分性的关系:
(1)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2)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3)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样本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包括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其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但是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审计含义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目的。比如说控制测试目的是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类型是七种具体审计程序,询问、观察、检查等。
程序特点: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阶段基本相同;分析的时间、重点、层次不同,数据的数量、质量、详细程度不同。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主要因素有: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分析程序前,注册会计师尚未确定财务报表的重点审计领域。因此,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分析程序的针对性较弱,范围较大,即“不设前提,广泛而不深入”。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审计证据证明力强弱排列顺序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