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程序是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分析程序的针对性较弱,范围较大,即“不设前提,广泛而不深入”。
更新时间:2025-06-10 14:43:07 查看全文>>
分析程序是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分析程序的针对性较弱,范围较大,即“不设前提,广泛而不深入”。
更新时间:2025-06-10 14:43:07 查看全文>>
判断审计证据可靠性的依据有: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证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的特征:
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充分性(数量要求)和适当性(质量要求)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
审计证据的作用:
1、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支柱;
2、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
3、审计证据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
4、审计证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审计证据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的信息。
审计证据特点是充分性(数量要求)和适当性(质量要求)。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影响因素:
(1)确定的样本量。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3)审计证据质量,即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审计证据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环境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存在并以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
书面证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以其记载的内容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
口头证据是指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人员提供的言词材料。
视听或电子证据是指以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及其他电子计算机储存形式存在的、用于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据。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程序特点: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阶段基本相同;分析的时间、重点、层次不同,数据的数量、质量、详细程度不同。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必须运用分析程序,这是强制性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必须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针对数据分析。控制测试主要是针对规章制度分析。
(一)评价函证的可靠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1.对询证函的设计、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
2.被询证者的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其客观性;
3.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二)在函证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始终保持职业怀疑,对舞弊风险迹象保持警觉。
(三)收到回函后,根据不同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分别实施以下程序,以验证回函的可靠性。
(四)针对舞弊风险迹象,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实施的审计程序的例子包括: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分析程序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