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注册会计师/资本化金额是什么

资本化金额是什么

资本化金额是什么

从资产角度看,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是固定资产。既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或者说没有在进行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任何购建活动时,此时的借款费用不能予以资本化,应当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更新时间:2025-06-13 13:58:39 查看全文>>

  • 外币专门借款本金的汇兑差额应当资本化么

    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释:

    一、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的定义

    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是指外币专门借款的本金(以及利息,但此处主要讨论本金)按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余额之间的差额。

    二、资本化条件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汇兑差额可以资本化。这些条件通常包括: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且这些支出是为了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且这些费用与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直接相关。

    查看全文>>
  • 发生了与资产购建导致停工属于非正常中断么

    属于。

    非正常中断的情形主要包括由于企业可控制范围内的局部停工,如劳务纠纷、材料供应不足、施工出现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如火灾、地震等)导致的停工,以及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等情形。这些中断都是非预期的、非计划内的,会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产生影响,通常会导致资本化暂停。与资产购建导致的停工属于非正常中断;

    相关知识点:

    查看全文>>
  • 以咨询费的名义支付的借款利息属于借款费用么

    以咨询费的名义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尽管它名义上是咨询费,但实质上是借款利息,因此应当被视为借款费用。这是因为会计上的处理更侧重于经济交易的实质,而非形式。所以,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经济实质来进行判断和归类。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借款利息费用(包括借款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相关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租赁付款额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固定付款额及实质固定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实质固定付款额是指在形式上可能包含变量但实质上无法避免的付款额。例如:

    ①付款额设定为可变租赁付款额,但该可变条款几乎不可能发生,没有真正的经济实质。例如,付款额仅需在租赁资产经证实能够在租赁期间正常运行时支付,或者仅需在不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发生时支付。又如,付款额初始设定为与租赁资产使用情况相关的可变付款额,但其潜在可变性将于租赁期开始日之后的某个时点消除,在可变性消除时,该类付款额成为实质固定付款额。

    ②承租人有多套付款额方,但其中仅有一套是可行的。在此情况下,承租人应采用该可行的付款额方作为租赁付款额。

    查看全文>>
  • 借款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属于借款费用么

    借款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确实属于借款费用。

    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这主要是指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在每期的摊销金额。虽然折价或溢价本身不是借款费用,但其摊销部分则属于借款费用的范畴。这是因为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实质上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一种调整,将其调整为实际利率下的利息费用。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具体的:

    1.借款利息:包括企业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以及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等。

    2.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这主要是指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在每期的摊销金额。虽然折价或溢价本身不是借款费用,但其摊销部分则属于借款费用的范畴。这是因为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实质上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一种调整,将其调整为实际利率下的利息费用。

    3.辅助费用:这是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等费用。这些费用也是借款费用的一部分。

    4.汇兑差额:对于外币借款,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市场汇率与账面汇率出现差异,从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产生影响,这部分影响金额也被称为汇兑差额,同样属于借款费用的范畴。

    查看全文>>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有哪些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有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建造合同成本、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认定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说明: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

    2.“相当长时间”应当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

    提示:

    在实务中,如果由于人为或故意等非正常因素导致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时间相当长的,该资产不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查看全文>>
  • 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借款费用确认原则是: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查看全文>>
  •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时间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直至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但是,如果中断是使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必要的程序,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继续资本化。

    非正常中断,通常是由于企业管理决策上的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等所导致的中断。

    正常中断通常仅限于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者事先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某些地区的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如雨季或冰冻季节等原因)导致施工出现停顿,也属于正常中断。

    查看全文>>
辅导课程
2026年注会课程
辅导图书
2025年注册会计师图书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资本化金额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