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商誉,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得税费用。借: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所得税费用,商誉,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更新时间:2022-03-09 15:33:50 查看全文>>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商誉,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得税费用。借: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所得税费用,商誉,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更新时间:2022-03-09 15:33:50 查看全文>>
项目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主要依赖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的确定。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按照税法规定需要调整的项目金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其中,会计利润总额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获得,而纳税调整项目则包括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项,如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研发费用等的调整。
二.适用税率的确定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企业的类型和所得来源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居民企业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适用税率为20%。此外,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区别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当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分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所得税税率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分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所得税税率
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称为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计提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结转所得税:
借:未分配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怎么做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