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润表里的会计科目,依次如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减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更新时间:2022-02-23 16:17:16 查看全文>>
利润表里的会计科目,依次如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减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更新时间:2022-02-23 16:17:16 查看全文>>
营业利润比重是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值。营业利润比重反映企业盈利结构。营业利润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营业利润比重的意义分析
意义:营业利润比重指标反映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所占比例一般较小)收益在企业整体收益中的比重。指标数值高,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反之,则可能存在隐患。
收入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会计三大报表之一。利润表的列报应当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利润表是什么意思?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如一年、半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等情况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用于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主营业务利润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有关的流转税)后得出。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后得出。
年底结转本年利润,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经营成本利润率指的是主营业务利润与经营成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100%,其中,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成本利润率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也就是在产品成本上增加一部分盈利的方法。大多数企业是按成本利润率来确定所加利润的大小的。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营业利润率分析: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营业利润率比毛利率高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利润多。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表分为本期金额栏和上期金额栏的填写。本期金额栏一般应根据损益类科目和所有者权益类有关科目的发生额填列,上期金额栏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利润表的格式
一般为单步式和多步式。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收入列在一起,再将所有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式中间性利润指标,利润营业费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布计算当期净损益。
利润表的编制要求
利润表中一般应单独列报的项目主要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综合收益总额和每股收益等。
(1)营业利润单独列报的项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利润表科目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