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以及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
更新时间:2023-10-25 13:45:27 查看全文>>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以及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
更新时间:2023-10-25 13:45:27 查看全文>>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通过会计手段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3、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不对的。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不对的。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质量。
会计的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真实性审查:
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是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真实状况。
合法性审查:
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包括持续性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内部控制要素,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措施方法的系统的、合理的、简明的划分。
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3)遵纪守法,一身正气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范畴
(1)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监督制度。
(2)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这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真实性
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真实性
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监督制度。
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规定
1. 主体与对象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监督主体)依法通过会计手段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监督对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2020年调整)
①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②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一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2)重要性原则:即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有哪些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