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为0的话,(2-0.21-0.5)*12*20%-1.6920=1.404,每月1170元。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2-05-31 09:06:43 查看全文>>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为0的话,(2-0.21-0.5)*12*20%-1.6920=1.404,每月1170元。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2-05-31 09:06:43 查看全文>>
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所得税税率。
在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正数(增加),记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负数(减去),记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一)个人申请
符合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的个人,应对照减免税政策和减免税项目,在发放个人工资薪金前,向财务处提交减免税申请及相关资料。
(二)资料提供
申请享受减免税优惠的个人,应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
1.申请人本人签名的享受减免税优惠的申请原件;
2.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复印件;
合理避税首先要做到合理、合规和合法。在做到在这“三合”的前提下,利用规则节约每一份可节约的税收。以下就是合理规避企业所得税的一些原则与方法。
一、及时了解和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法规节约每一分税收。
二、要做好企业税收方面的预算。使得企业年度税收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三、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跨年度的税种,对节税问题应该有长期的规划。
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包括以下几个:
(1)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①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填写扣缴义务人代扣税款当月的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如:2019年3月20日发放工资时代扣的税款,税款所属期填写“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2.“扣缴义务人名称”:填写扣缴义务人的法定名称全称。
3.“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二)表内各栏
1.第2列“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
2.第3列“身份证件类型”:填写纳税人有效的身份证件名称。中国公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填写居民身份证;没有居民身份证的,填写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或护照等。
2019年1月1日个税改革后,个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发生了变化,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还可以享受专享附加扣除以及社保扣除,工资超过5000元才需要扣税
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以下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月度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查账征收的
(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
(2)按月(季)预缴时
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
2、核定征收的
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所得率*适用税率。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20000元工资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