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2-03-04 17:39:45 查看全文>>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2-03-04 17:39:45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是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具体实施细则说明与细化,同时也更详细的说明讲解个人所得税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如下: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5000起征点税率表
1、缴纳社保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低于5000元,无需缴纳个税。
2、缴纳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个税区间在0-3000元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3、缴纳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个税区间在3000元-12000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
4、缴纳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个税区间在12000元-25000元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
5、缴纳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个税区间在25000元-35000元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
个人所得税表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表。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新个税计算公式:工资纳税金额=(工资所得-5000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新个税5000起征点税率表
:
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依法规定的免征额-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
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分级计算税率)。
工资个人所得税算法:
个人所得税额=(应发工资-专项扣除-5000)乘以税率-速算扣除。
个税缴纳标准:
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标准(居民个人所得综合所得,每一纳税年度收入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1、工资范围在5000元以下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工资范围在5001元-8000元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
甲企业员工陆某,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2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200元,作为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扣除2000元,两个孩子教育专项扣除2000元。
2019年每月预扣预缴=(12000-5000-1200-2000-2000)×3%=54(元)
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依法规定的免征额-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
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量或金额的多少,分等规定递增的多级税率。应税数量越多或金额越大,适用税率也越高。累进税率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使纳税人的负担水平与负税能力相适应,但税款计算较复杂。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等,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