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
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合规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目的是系统梳理潜在的合规风险点,分析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具体流程可分为6 个核心步骤,各步骤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管理:
一、明确评估范围与目标(前提)
在启动流程前,需先确定 “评估什么” 和 “达到什么目的”,避免范围过大或遗漏关键领域:
评估范围:根据企业业务特点、行业属性及风险优先级确定,可分为:
全领域评估(如年度全面合规体检,覆盖所有业务线、部门及子公司);
专项评估(如针对反洗钱、数据安全、跨境业务等特定领域)。
评估目标:例如 “识别新业务中的合规风险点”“量化现有业务的合规风险等级”“为修订内部制度提供依据” 等。
关键动作:成立评估小组(含法务、业务、风控等部门人员),明确分工;收集评估所需的基础资料(如现行制度、业务流程、外部法规清单等)。
二、合规风险识别(核心步骤)
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梳理潜在的合规风险点,确保 “无死角” 覆盖。常见识别方法包括:
法规与规则梳理
收集并解读外部合规要求:法律法规(如《民法典》《反垄断法》)、监管规定(如银保监会细则、证监会公告)、行业准则(如行业协会标准)、国际规则(如 GDPR、FCPA)等,明确 “必须遵守的底线”。
梳理内部合规要求:企业章程、规章制度(如员工手册、财务流程)、合同约定(如与客户的合规承诺)、社会责任标准(如 ESG 相关要求)等。
业务流程穿透
按业务链条(如 “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拆解各环节,分析每个节点可能的违规场景:
例:销售环节可能存在 “夸大宣传(违反广告法)”“捆绑销售(违反反垄断法)” 等风险;
例:人力资源环节可能存在 “未签劳动合同(违反劳动法)”“薪酬发放不合规” 等风险。
历史与同业案例分析
内部:复盘过往违规事件(如被处罚记录、客户投诉),总结高频风险点;
外部:跟踪同行业合规丑闻(如竞争对手被处罚案例)、监管通报的典型案例,预判自身潜在风险。
利益相关方访谈
访谈对象:业务部门员工(了解实操中的 “潜规则”)、管理层(了解战略层面的风险)、客户 / 合作伙伴(收集外部反馈)、法律顾问 / 合规专家(提供专业视角)。
工具辅助
运用风险清单(Checklist)、流程图标注、鱼骨图分析等工具,系统化记录识别出的风险点(如 “风险场景 + 涉及的合规要求 + 可能的环节”)。
三、风险分析:细化风险要素
对识别出的每个风险点,从 “发生可能性” 和 “影响程度” 两个核心维度进行分析,明确风险的具体特征:
发生可能性:结合内部控制水平、业务频率、人员合规意识等判断(如 “高 / 中 / 低” 或 1-5 分量化);
例:“未对新客户进行身份核验” 的风险,若企业未建立强制核验流程,发生可能性为 “高”。
影响程度:评估违规后可能的后果(如经济损失金额、监管处罚力度、声誉损害范围、业务中断时长等),同样分为 “高 / 中 / 低” 或量化评分;
例: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经济影响高)、吊销牌照(业务影响高)、品牌声誉崩塌(声誉影响高)。
其他要素:风险发生的 “时间紧迫性”(如即将实施的新规)、“可控制性”(如内部流程漏洞是否易修复)等。
四、风险评级:确定优先级
根据 “可能性 × 影响程度” 的乘积,对风险进行分级(通常分为 “极高、高、中、低” 四级),明确防控优先级:
极高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如可能导致刑事处罚、吊销执照的风险);
高风险:短期内制定整改计划(如可能面临大额罚款、重大声誉损失的风险);
中风险:纳入常规管控流程(如影响较小但需持续关注的风险);
低风险:定期监测即可(如发生概率极低且影响轻微的风险)。
例:某跨境电商 “未按欧盟税法申报增值税” 的风险,若 “可能性高” 且 “影响程度高(可能被查封账号、罚款)”,则评级为 “极高风险”,需立即整改。
五、制定初步应对建议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提出初步的防控方向(后续需纳入合规管理体系落地):
极高 / 高风险: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如修订制度、完善流程、加强培训、引入技术工具监控);
中风险:优化现有管控措施(如增加检查频率、明确责任部门);
低风险:持续监测,暂不采取额外措施。
六、形成评估报告与动态更新
输出评估报告:汇总风险清单、评级结果、应对建议,提交管理层决策,作为合规管理的行动依据。
动态更新:由于合规要求和业务不断变化,需将风险识别与评估纳入常态化管理(如结合定期评估、临时评估更新风险清单),确保风险信息的时效性。
推荐阅读:
说明:因政策不断变化,以上会计实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官方更新内容为准。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东奥会计在线会计实操教研团队整理,转载侵权,请勿转载。